专访导演王伟|从白夜追凶到人生若如初见,是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

天天影视小白明星资讯人气:731时间:2022-02-18 08:30:03

作者 张晓迪

天赋对于一个人绝对重要,88年的王伟虽非科班出身,但第一部联合执导的网剧就是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,第一部独立执导的作品就是9分剧《白夜追凶》。

可是如果只说天赋,科比会问你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?郎朗会告诉你,他的童年只有钢琴和赛场。才华和努力对于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来说,都缺一不可。

三无导演如何拍出9分剧

“我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,但是不想干什么,我很清楚。比如开个饭店我肯定是不干的。”

王伟的入行还得从十几年前从哈尔滨一个小县城来到长春说起,他从小学画画,进入社会比较早,他说,“那时候老觉得年轻人一定要出去闯一闯,但至于闯什么不知道。”当时,有很多学影视后期,三维制作的培训学校,为了找份工作王伟就去学了一年多,然后去一家婚纱影楼拍婚礼,做剪辑。

那时连对影视行业的向往都是懵懂的。

有一个阶段对王伟的人生影响很大,十七岁的时候喜欢上beyond乐队,“其实我不是喜欢音乐的人,但是我就是喜欢他们那种精神,特别励志。你知道吗?一群有梦想的小孩为了音乐租地下室练习,自己开演唱会,自己卖票。就觉得年轻人应该有点梦想,平凡人也是可以成功的。”

走出哈尔滨是怀抱着一种对梦想的未知的冲动,遇到五百,这个梦想渐渐清晰起来。有次王伟在网上偶然看到五百团队拍的一个短片,那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剧情类的网络原创短片,他没想到长春这么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,觉得很有意思,就找来电话打过去问对方招不招人?可五百的小团队也没钱,大家都还处于靠做其他工作养活梦想的阶段。不管怎么样,命运总算让这群志同道合的人有了交集。

王伟相信一个人只靠自己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,所以当看到五百这群人就觉得这是他要找的人,“我觉得我们能干出点大事来。”

什么才算是大事呢?王伟有点不好意思的笑说“这么说吧,五百当年最大的梦想是拍一部数字电影,就投资两三百万,央六能播的那种。我们那会儿拍东西不过就一两万。”

导演 王伟

人生的转机出现在一个冬天,一天有个不知名文艺片导演到长春拍片,找他们租器材,他们仗义豪爽的免费借给了对方,结果片没拍成,转年对方问他们能不能承接一档法制类栏目剧的拍摄,五百毫不犹豫的说“能”。

王伟问:谁拍?

五百说:你。

此前王伟从未当过导演,他在团队里一直属于制片人的角色,“是领着大家干活的。”但依照他的个性,不干是不干,只要干了就会努力做好,他说,“一定要干到比正常水平稍微好那么一点,及格以上水平,搬砖也得给他搬好了。”

接手了工作,王伟就开始下功夫琢磨,从各方面不断努力学习,一段时间以后,筹备、拍摄、后期剪辑他一个人全包圆,干得又快又好。

为什么一个所谓的“三无导演”能拍出至今在豆瓣高达9分的《白夜追凶》?答案都写在他没日没夜做了无数期的法制栏目剧里。再加上陆续担任了《心理罪》的B组导演,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的联合导演,用王伟的话说,“最初的审美建立在那儿,那是起点,只能往上走,不能往下掉。”

一路从最底层走来,王伟什么人都接触过,什么事都经历过了,所以他拍的作品有人气,接地气。他的确年轻却不轻狂,他说,“说不定就有一个小团队,像我们当年那样卯足劲儿干,哪天就把我们超越了,这很正常。”

有一辈子时间拍戏,急什么

王伟属于理性派,当年决定加入五百团队时他说,我就跟你干到三十,如果不行就另谋他路。

29岁这年《白夜追凶》上线了,一夜之间引爆全网,成为现象级网剧,也成为内地第一部卖给奈飞的超级网剧。

但《白夜追凶》却不是他认为最难、最有压力的作品,因为那时外部对他还没有那么高的期待,他们也只是把自己当一个网剧团队去工作。一炮而红之后就不一样了,接下来的《隐秘而伟大》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全面升级的过程,王伟说,“拍那部戏,所有主创我都不认识,是第一次跟芒果影视这样的公司合作,第一次跟李易峰这样的顶级演员合作,第一次拍长剧又是年代剧,压力很大。”

《隐秘而伟大》拍了整整六个月,对于王伟来说是一种精神和体力上的双重考验,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完成了从非职业导演到职业导演的蜕变。

在拍《人生若如初见》的时候又不一样了,成熟了,更稳了。

王伟在导演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,也不高产,可观众更希望他的戏能播出的更快一点,你问王伟自己着不着急?他两手一摊,“我着急也没用,老板们比我着急。”

对于王伟来说他没把当导演这事看得多功利,就是当成工作,“这个事儿我会干很久,可能还得干个三四十年,有那么长的时间你急啥呢,就慢慢拍呗。”他也没什么特别爱好,对物质也没太多要求,名利上的事不太在意,“现在的习惯跟十几年前一样,吃饭、生活都一样。”有这份心态,那就是遇到好的题材就拍,遇不到就拉倒。

不过一旦遇上了,王伟就肯花时间、下功夫去琢磨,甚至用一两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去筹备。拍什么类型就去了解什么类型,拍哪个行业就去了解哪个行业,拍哪个朝代去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。

“而且创作的东西是有周期的,”王伟说,“比如我拍五十集的戏要六个月,你拍四个月,怎么可能比我拍得好呢?它是一个物理性的东西,我觉得我的天赋和努力都不比别人少,就不会那么差。”

关于如何打造爆款,如何持续输出高品质的内容,王伟的回答同样是“沉住气”,不碰到好本子就不要动,“其实你在看剧本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出来大概是个什么样,我对剧本要求比较高,反正不碰到好的,我就坚决不干。”

愿意跟“老人”合作

才华、天赋一直都是伴随王伟的字眼,但恃才傲物、年轻气盛跟他不相关,“稳”才是这位85后导演身上显著的特征。

他喜欢历史,也正在筹备关于北宋时期范仲淹的作品,采访中,王伟指了指面前摆了快两米长的一排书,说“有关那个时期的书差不多已经看了这么多了。正在写剧本,得系统了解当时的政治、文化、生态是什么样的,不能急,慢慢看才能更好的吸收。”

创作过程中,王伟也不刻意关注市场的变化、观众的喜好,在他看来,唐诗宋词过了一千年,依然经典永流传。“不是老的东西不好了,是我们拍得不好。”

王伟并不排斥拥抱当下,但拒绝只是迎合的态度,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两个月播完,到第三月就被彻底遗忘了,“这样的东西做的有什么意义呢?你所输出的价值观是什么?真挺急功近利的,也浪费资源。”

在这个快节奏、浮躁的时代,想做能沉淀下来的精品并不容易,王伟选择做这个慢慢沉淀的人,他也非常愿意在自己的项目里跟老一代的人合作,一来按照他们的年龄可能做不了几部作品了,王伟怕以后没有机会跟这些国宝级的老人合作;二来,“文化这个东西是需要根基的,”王伟说,“这个不是说二十多岁的人看几部好莱坞,上个什么学就能拍出好东西,技术上可以创新,但从根儿上来说,文化的东西还是要传承。”

导演 王伟

这也的确是当下很多导演面临的共同问题,画面拍得很华丽,内容却很空洞,没有意义。在王伟看来,“新老交替不能是一个断崖式的交替,以前的东西全不要了,全都重新来,可是脑袋是空的。我觉得年轻还是要多虚心一点向前辈学习,前辈也多一点包容,大家都转变心态才能融合得更好。”

现在的王伟想趁着年轻,还有体力尽量尝试不同类型的创作,不去重复自己,他笑道,“重复的话,等回头年龄大了,不愿意费劲儿的时候再说。”

对话导演王伟

《影视圈》:你认为传统剧和网剧有什么差别?

王伟:

我不觉得有什么差别,都统称叫剧,至于在哪儿播出是看发行的选择。以前电视台不接受短剧是模式的问题,现在也在逐渐的变化。

《影视圈》:以前大家认为网剧相对廉价,现在好像有点反过来了?

王伟:

我们最开始拍网剧的时候,给网剧定的调,因为说实话我们拍网剧挺早的,是全国算是最早的一批人,当时定的调就是制作标准要高于电视剧,低于电影。但是现在我感觉都一样了,传统的导演也来拍网剧了,网络剧导演也去拍电视剧,演员也是,没有什么不一样了。

《影视圈》:怎么看待导演、制片方对演员选择权的问题?

王伟:

说实话,我们当导演首先要对得起制片方,我是从几千块、几万块、十几万再到百万、千万、几个亿这么一点一点过来的,所有的环节、过程我都非常清楚,人家拿钱出来做东西,肯定也是有情怀的,我们要对制片方负责。一个作品不是导演自己的,是所有人的。

《影视圈》:作为导演希望有更大的话语权吗?

王伟:

我们不是为了要话语权而要话语权,大家都是要进入一个非常良性的共同创作的状态,导演也不是万能的,各个部门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比你专业的人,大家要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去交流,这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,不必说谁一定要听谁的。

《影视圈》: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抓住了很多机会,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你如何判断并抓住机会?

王伟:

这个我觉得都是运气,人生很多东西是不可以复制的,如果当初没有赶上网剧时期,我们现在可能就是个做短视频的团队,有些事情早几年晚几年完全不一样。说真的我觉得我没有多优秀,只能说我们踩上点儿了。还有很多努力的人暂时没有得到结果的,可能就是运气差一点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jiangjilan803@163.com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天天影视 豫ICP备731658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