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晓彤背古诗引来网友争议,查过资料才发现,这次她确实错了

天天影视小白影视资讯人气:482时间:2022-03-16 10:40:02

在《王牌对王牌》第七季的第一期节目中,关晓彤和杨迪进行了一场飞花令比赛,题目是说出带有动物的诗词,关晓彤在最后一轮的时候说出了《木兰辞》中的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雌雄”。

这句诗一出口,便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质疑,有的网友指出关晓彤这句诗背错了,正确的应该是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关晓彤背的是正确的,并声称他们小时候学的就是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雌雄”。

有人还特意为此搞了一个调查,结果显示认为应该是“安能辨我是雌雄”的人,居然还要更多一些,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,那么到底《木兰辞》的原文里面写的是“雄雌”还是“雌雄”呢?咱们不妨再重新复习一下这首初中学习过的诗歌。

《木兰辞》最早被收录在陈代释智匠所编写的《古今乐录》之中,后来又被收入《乐府诗集.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》。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可确考,一般学者都推测它可能是产生在后魏时期,诗中的战争指的是柔然之战,从诗中出现的黄河、黑山、燕山等地名以及对可汗的称呼来推断,这是一首北朝民歌。

这首诗共分六个部分,虽然结构各不相同,但都是围绕着赞美木兰这位女性英雄为主题而进行的,第一段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,强调她自告奋勇,不输男儿。第二段写从军准备并出发到前线,虽然诗中的“不闻爷娘唤女声”制造出了一些悲凉的气氛,但却并不是伤感和凄惨。第三段写了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活,尽管写得比较概括,但里面的“将军”、“壮士”等词,读起来也是气势如虹。

第四段写木兰归来入朝受赏,一句“木兰不用尚书郎”,写出了木兰的洒脱。第五段写木兰回家后,家人的反映,以及同伴得知木兰是女性之后的佩服。最后一段用了比兴的手法,写了英雄不论男女。

由于北方民族文化基础一直都比较薄弱,加上北朝时期战乱不断,朝代更替频繁,文学方面一直都比较贫瘠,能够留存下来的诗歌并不多,优秀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,这篇《木兰辞》是仅存的硕果之一。

不过这首诗虽然是北朝民歌,里面却充满了《诗经》民歌和汉乐府民歌创作上常用的艺术手法,比如有连章法“壮士十年归”、“归来见天子”,用前章之尾接后章之首;重章复沓法“朝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”;问答句法“问女何所思?问女何所忆?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”。以及排比句、比兴句等。

既然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民歌,写的内容也都是少数民族的故事,为什么会具有如此明显的汉族传统民歌风格呢?专家对此的解释是这首诗在创作完成之后,经过了汉族文人的加工,也有可能是由少数民族语言的诗歌翻译出来的。

《木兰辞》中出现的“天子”、“明堂”等词都显示出了被加工过的痕迹,在比如诗中称战争的对手是“胡骑”,“胡”是南朝人对北朝人的称呼,而木兰本身是北朝人,显然是不可能以这样的口吻称呼敌方的。

诗中经文人加工最为明显的是以下这六句: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”这几句诗平仄协调,对仗工整,与盛唐时期的格律诗相同,与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有着本质区别的。

所以综合以上内容来看,可以得出结论,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这首《木兰辞》是经过汉族文人加工、修改过的,并且修改这首诗的汉族文人应该对唐代格律诗比较精通。

了解了这些以后,其实就可以很明确知道《木兰辞》的最后一句到底是什么了,由于前一句是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”,所以后一句显然只可能是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因为只有这样,后四句才符合唐代的诗词格律。

其实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有更简便的方法,那就是直接找出课本看一看,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,马上就一目了然了。

#王牌对王牌第七季#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jiangjilan803@163.com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天天影视 豫ICP备73165825号